点击郑大自考网可以查询更多自考历年真题、模拟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从内涵上说,马克思主义(D )
A、仅指马克思创立理论
B、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理论
C、包括使用了“马克思主义”称谓的各种理论
D、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继者的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为它具有(B )
A、崇高的社会理想和坚实的实践基础
B、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丰富的理论来源和科学的理论内涵
D、完备的理论体系和严密的逻辑结构
3、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就是(C )
A、唯物论
B、辩证论
C、一元论
D、可知论
4、“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这句谚语说的是时间具有(B )
A、客观性
B、一维性
C、有限性
D、永恒性
5、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D )
A、坚持“两点论”
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C、坚持“重点论”
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一种(A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拆衷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7、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要经历的完整过程是(A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B、实践—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实践—理性认识
D、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8、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B )
A、真理是主体对客观的正确反映
B、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真理的检验标准只能是实践
D、真理既是全面的又是具体的
9、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认识是否(C )
A、与领袖言论相符合
B、与书本知识相符合
C、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D、与逻辑规则相符合
10、社会存在是指(D )
A、生产力各个要素的总和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二、简答题
1、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不把它当作教条而是当作行动的指南,简述其理由
答:(1)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并不提供对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就不能把它当作直接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章摘句,生搬硬套于现实。
(2)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它提供的是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并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对于认识本质的回答有什么不同?
答:(1)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离开实践和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把认识理解为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照镜子式的反映。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机械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
(2)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3、简述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答: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两种: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工作日的绝对延长来进行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提高劳动强度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从而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它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4、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资本输出对输出国有哪些作用?
答:
(1)资本输出为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并由此获得大量来自海外的高额利润和利息。
(2)资本输出是输出国从经济政治军事社会各方面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
(3)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重要手段。
(4)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络遍布世界,从而强化了金融资本在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上的统治地位。
5、为什么说无产阶段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答:(1)无产阶段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这是以往不同私有制之间相互取代所发生的革命不可比拟的。
(2)无产阶段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3)无产阶段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4)无产阶段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6、试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认识了客观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改造世界。无视或违背规律,盲目蛮干,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复实践,深入研究,才能把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规律提示出来。
(3)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地按规律办事;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7、试述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性质和状况决定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性质和状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解决。
(3)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制约和决定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决定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决定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8、试述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答:(1)由于单个商品无法表现自身的价值,只能在与其它商品交换时,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当充当等价的材料由许多不同的商品最终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时,这种商品就成为了货币。可见,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或者说是价值表现形式发展的结果。
(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这是指货币是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流通手段,这是指货币起着商品交接媒体的作用。贮藏手段,这是指货币退出流通,作为社会财富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支付手段,这是指货币在赊售买卖以及清偿债务、支付税款、租金、工资等过程中所执行的职能。世界货币,这是指货币越出一国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